如果你为某事感到不可名状的不安和沮丧,那么往往有另一方从中获益。
一、概念解释
当我为一件事无法解决的事感到负面情感之时,往往可以大体归纳为以下两种可能:1.无法辨识负面情绪的源头;2.虽然了解负面情绪的源头,但却没有办法简单解决它。相较于不可名状的负面之事,清晰的负面之事往往有明确的解决方法。例如,一个孩子因为被父母家暴而十分痛苦,此时他明确知道这种痛苦的源头,也知道通过独立可以逃离这种伤害。与此同时,另一个孩子长期被“很爱他”的父母精神控制,例如通过施加过度的期待等方式。孩子会因为这种客观存在的精神控制而感受到负面情感,但站在孩子的视角下,这种负面情感的来源是未知或不清晰的。换言之,一些负面事件是我们不可控的,即使看清也难以规避;而另一些是我们可控的,只要看清就能规避很多)。本文的重点,就是试图从更本质的角度实现这种“看清”。
当我们客观上长期受到某件事的负面影响,但主观上却难以察觉或是无法厘清这种负面情绪的源头时,这件事便可以称作是不可名状的了。不可名状往往意味着以下两种可能:①让你受到负面影响的事本就十分复杂,乃至没有被人类社会中的大部分人所厘清;②有人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各种方式,使得这些事难以或更加难以被理解。
获益的另一方具有如下特征:①对方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②对方可能持有主观目的而进行了刻意设计,也可以仅仅是在被动或无意中受益;③对方可能是在趋利,也可能是在避害(避害也是一种驱利,但这两种目的在道德上应受的评价不同);④对方的认知可能是有限的,这使得他的“受益”未必真正为他带来了正向能量(例如,一位性格恶劣的老板通过辱骂员工满足了他当时的欲望,但是他并没有从此事中得到本真的好处)。
不可名状的负面之事的源头最终是人类的劣根性,其中你遭遇的负面影响源于他人的劣根性)。负面之事常常表现为作用于群体的规则、气氛和认知,背后的驱动力是焦虑。负面之事的负面影响往往是广泛的,而个人也可以有其突出的负面所感。这种负面影响的程度可大可小,可以大到使人陷入精神疾病而无法自救(即使主观上没有察觉或理解负面事件本身,客观而言也仍会受到副作用的影响,当人们无法简单解决客观存在的精神问题便成了精神疾病),也可以小到只是思维的某处偶然飘过的负面思绪。
不可名状的负面之事象征的往往不是能量的损失(你受害而无人受益),而多半是能量的转移(你受害而他人受益)。但需要明确的是,智者可以做出利人利己的事(例如“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所以合作共赢仍然是可期待的;而愚者也可以做出实质上损人损己的事。我们不能说“社会的总能量是零和的”。
“不可名状”之事虽难以厘清,但其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广泛可感的。描述和解析不可名状之事,就是对一些前卫问题的初步而模糊的探索。例如,“社会节奏太快令人无所适从”就是一个略显模糊的表达,而解释清楚这个命题可能需要耗费大量的篇幅。试着将事物的进步分为感受,描述,厘清三个阶段,就本例而言,首先应是一些人开始在快节奏社会中感受到负面情绪,而逐渐的越来越多的人遇到了相同的问题;一些前卫者于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但他们未必能给出一个清晰的解释;再之后,这样的问题逐渐得到更多的探索和理解,从而逐渐清晰。
在这一探索过程中,除了科学方法之外,前卫者也常常以或有幽默或有深度的方式道出这种“不可名状”之事的本质。例如,人们创造出“装逼”“卖弱”“贩卖焦虑”这样的含有贬义的词汇,就是在对特定的“不可名状”之事作出回击。(“装逼”是宣扬自己的幸,这在扩大自己心灵上的满足感的同时,吸取了听者的能量;“卖弱”也是同理,是一种谦虚式的“装逼”,其吸取能量的本质相同;“贩卖焦虑”则是一种损人利己的避害方式,通过宣扬一些错误观念来缩小自己的负面感受,并且对他人带来不良影响。)
二、方法论
有幸福的愿望,就有解决负面之事的动机。不可名状的负面之事是开启一些复杂思考的动机。直接理解不可名状之事本身是十分困难的,需要依靠一定高度的智力水平和思考实践。然而,不可名状的复杂之事总有背后的受益者,而我们本能地不希望持有恶意者受益。一旦明确了这一规律,藉由这样的动机,就可以从根源上想明一些事理,从而规避或化解一些负面感受的源头。换言之,我产生了一种不可名状的感受,而必然有他人(甚至常常是自私之人乃至损人利己之人)从这种负面感受所指向的事中获益”,那我为什么要像这样被吸取能量呢?仅仅通过这样的想法,似乎就能从很大程度上抵御能量的吸取。
例如,消费使得我们在短暂的快感后陷入落寞。我注意到了这种落寞的存在,并问自己:为什么这样的消费似乎没有给我带来预想中的幸福呢?由此,我们便可以审视这种消费行为的动机和真正的受益者,看到这种消费主义风气吸取能量的本质,从而否认一些消费主义驱使的消费。
又如,我认为啃老是目前的社会现状下的合理选择,但是啃老会受到自力更生之主流的攻击。究其本质,社会规则给予了自力更生者嘲笑啃老者的权利。在这样的规矩之中,规矩的制定者和遵循者能吸取规则的违背者的能量,但你完全可以脱离这种规则的软束缚。
始终记住:如果我发现不可名状之事在损耗我的心灵能量,那这并不意味着我的心灵能量在蒸发,而是意味着我的心灵能量在被吸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