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梦变得越来越混乱,为了保护精神的健康,似乎得停止对梦的苛求式的探索了。
梦的一部分是我们渴望的事物,另一部分则是我们恐惧的事物。所谓渴望,即追求一种自己所认为的“善面”;恐惧,即规避一种自己所认为的“恶面”。而我们所恐惧的事物又能解释成“我们所希望避开的事物”,这也显示着我们的某种渴望。可以说,梦归根结底是现实中无法企及的部分,梦境中的情形,是我们潜意识中的追求,这些追求不为我们所意识或关注,但仍客观存在于我们的思绪当中。这种无法企及,可以是“别人可以企及,我无法企及”,可以是“身处这个社会中很难企及”,甚至也可以是“在当下的科技水平下都几乎无法企及”,总之,所渴望的事物是一种无所谓现实程度的愿望。
探索梦境,因为梦境能给出一些现实中难以获得的启示。一方面,梦常常比现实中既有的认识更加深远,是“上帝的馈赠”,是探索一些高级事物的捷径;另一方面,探索梦境是困难的,梦境中的线索可能并不那么明显,加之完整记忆梦境、正确剖析梦境都是难事,“得到梦中蕴含的高级事物”也显得十分困难。
放弃对梦的探索,有主动的原因。一方面,我越来越相信,梦的作用并非是不可替代的。正确剖析梦境,可以更快地得出一些前卫的结论,但这并不意味着,仅仅依靠现实中的思考,无法最终实现一种相同的结果。现实生活之中的思考与“捷径”相比稍慢,但它是可控的,保持上升的,令人乐观的。我想,这样的思考作为一种手段已经足够优秀了。追求更高效率的代价太大了。
另一方面,我的现实生活越来越比梦中世界令人感到幸福了。我的现实生活在情感和智慧层面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我在寻求开悟和保护心灵能量的过程中得到喜悦,主观幸福感开始处于一种较好的稳态了。与此同时,梦中的世界似乎开始变得崩塌混乱,即便我不记得梦中的内容,梦似乎也常常给我带来着一些不可言说的精神不适。我不再在被闹钟吵醒的时候感到怅然若失,反而时常有种回到美好的现实世界的解脱感,这是一个意想不到的转变。
放弃对梦的探索,也有被动的原因。既然梦境永远在认识之上,随着思维认识的加深,梦也变得愈发抽象,一旦梦抽象到一种思维难以剖析的程度,梦的混乱性就会给人带来一种深层的恐惧感。这种恐惧感是有损人的心灵能量的。
探索梦境作为一个“追求幸福的捷径”似乎也快要被我消耗殆尽了。所有的捷径都会被消耗,而“探索梦境”并不是一个纯洁高雅的例外。我在探索梦境,而梦境似乎又在躲着我。很好的例子是,我记忆梦的能力越来越差了。我逐渐无法记起我的绝大多数梦,即使是醒来前的一个梦境,若是没有特别注意也会很快遗忘,所以现实世界的我多多少少产生了一些“我要尽全力记住梦”的焦虑。我常常做多重梦,外层梦中的我往往在视图把内层梦的内容记在手机备忘录上,或是发给某个朋友。一旦做完这些事,外层梦中的“我”就会感到安心,放下记梦的焦虑,而在我真正醒来时那些“所记的事物”又会被忘得一干二净。
我会停止对梦的探索,感谢梦境曾经带来的线索,并继续敬畏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