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7.8 大幅调整了本文的措辞,使之更为易读,但主旨没有改变
对于一些当下的年轻人而言,门当户对似乎是一种显然落后的封建观念。他们认为,爱情不应与“门户”所指代的世俗因素相关联,两人相爱相合才是健康爱情的首要价值。我认为,这种是一种有所局限性的理想主义,虽然出发点有可取之处,但忽略了门当户对的重要价值。
当我们在传统社会中想象“门当户对”这个词语时,似乎总会首先联想到联姻这样的场合——两个门户相仿的家庭通过婚姻实现利益整合。但个人认为,在当今社会中,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门当户对不是一种物质上的功利考量,而更多的是一种对客观规律的合理遵从,会在物质和精神层面都带来广泛好处。
“门户”一词,狭义上指代原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而这二者又与原生家庭的整体面貌存在较大关联。来自不同“门户”的人,往往在会思维习惯和具体观念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且这些差异中的一部分是隐蔽且难以调和的。以绝对乐观面对这些问题,认为它们易发现、可治疗,很难称得上是一种明智之举。
门当户对是重要的,但只有门当户对诚然是不够的,我们仍需要主观感受作为补充。我们可以通过主观感受去进行一些表象上的筛选,而门当户对则能够弥补阅历不足和恋爱脑的缺陷,帮助我们避开一些隐性风险。当我们认识到这二者缺一不可,持有宁缺毋滥的观念之后,找不到合适的婚姻对象也便成了十分正常的事。
门当户对是一种简单的逻辑。“门户”的作用类似于“学历”,我们不能否认“低学历人才”的存在,正如我们不能否认“门不当户不对的人也可能十分合适”。选择“门当互对”,是因为它简单高效,常常管用。与此同时,“门当户对”是一种群体性的筛选,我们仍应认识到“个体差异大于群体差异”的客观规律。
门当户对”这一观念向来有着传统与功利的标签,对于门当户对的思考,有助于打破我们心中对这两个标签的错误刻板印象。传统的未必落后,许多经久不衰的观念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功利的未必肮脏,许多人本的内核往往隐含于看似功利的形式之中。理解这二者的过程,也是脱离想当然的幼稚理性,走向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