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re Is A Light That Never Goes Out》是英国独立乐队The Smiths的经典作品,收录于1986年发布的专辑《The Queen Is Dead》(1986)中,中文曲名可译为《不熄之光》。我在网上浏览了这首歌的各种歌词解析,却没有找到一个令我满意的版本。由此,我选择自己试着对歌词文本做出一些可能的解读,并尽量避免过度分析和内涵窄化的问题。
Take me out tonight
Where there’s music and there’s people
And they’re young and alive
Driving in your car
I never, never want to go home
Because I haven’t got one anymore
Take me out tonight
Because I want to see people
And I want to see life
Driving in your car, oh, please don’t drop me home
Because it’s not my home, it’s their home
And I’m welcome no more
让我们先看第一段主歌,”Take me out tonight”,也即“带我走吧”。但是,带我走的究竟是谁?无论将其理解为特定的人,人的泛指,还是神明和超自然力量,我们都可以将其归结为“外界力量”。当我说“带我走吧”时,比起说我是在期待某个特定对象的帮助,不如说我是在表达自身的无所适从,以及对外部救赎的祈求。
带我走吧,要去哪儿呢?作者给出了他的答案:”Where there’s music and there’s people”。让我们不要纠结“音乐”或是“人群”是否有什么深意(纠结这些意象很可能陷入过度解读),先把这段话抽象为一个很简单的模型——“我想接触点好的”。这是我对当下状况的消极感受,我需要通过接触好的事物来缓解这种消极感受。
再往后看,从”I never, never want to go home”开始,歌词出现的新内容可以被归结为——“我没有家”。我没有家,所以我回不了家,也不想回家,你别也把我扔回家。“家”是现状也是归属,这表达了我的疏离感与归属的缺失。
最后,让我们把这段话连起来看:带我走吧,我想接触点好的,我没有家。笼统的来说,我对现状持有消极感受,并希望走出这种感受——全曲的情感基调正是建立在我的这种所感和期待之上。
And if a double-decker bus crashes into us
To die by your side is such a heavenly way to die
And if a ten-tonne truck kills the both of us
To die by your side, well, the pleasure, the privilege is mine
进入副歌,这是本曲十分有特色的一部分内容。”a double-decker bus crashes into us””die by your side”都是十分具有画面感的表达,且作者直接使用了”us””your”这样的人称表达,我们似乎也可以很自然地会把此处的“你”理解为具象的人。然而这种解读是否真的合理?
让我们先搁置这一问题,为作者的整段想象做一个概括。作者提出了一个有些暴力而病态的想象(”And if a double-decker bus crashes into us”),并将自己想象中的死亡场景神圣而浪漫化,期待自己从中获得某种极致的美好感受(”the pleasure, the privilege is mine”),并得以在这种感受中走向终结。
可以认为,作者本质上不是在期待自己所描绘的情景实际发生,而是在通过自身的想象找寻并创造一些极致的美好感受,并借这种想象获得一些宽慰和希望。而这种十分富有特色的想象,大概是一种精神涣散下才能理解的复杂浪漫,这种想象本身也承接了上文中作者复杂的心灵状态。
所以话说回来,“你”到底是什么?我们大概已经不需要考证,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到底有没有想到一个具象的人——具象与抽象之间似乎没有那么明显的区别了。非要解释的话,我们至少可以说它是“某种好的事物”——这是一个不会出错的答案。
Take me out tonight
Take me anywhere, I don’t care, I don’t care, I don’t care
And in the darkened underpass
I thought “Oh God, my chance has come at last”
But then a strange fear gripped me and I just couldn’t ask
Take me out tonight
Oh, take me anywhere, I don’t care, I don’t care, I don’t care
Driving in your car
I never, never want to go home
Because I haven’t got one, la-di-dum, oh, I haven’t got one
Oh, oh
再次回到主歌,作者再次做出了“带我走吧”的祷告。这次要去哪儿呢?”Take me anywhere, I don’t care, I don’t care, I don’t care”,去哪儿都行,反正都比现在好。我不在乎,我无力思考,也想不到一个答案。这是对主歌的承接与变化,进一步强调了作者无所适从的感受。
而接下来,我们便来到了全曲最难理解的一部分。”Oh God, my chance has come at last”,所谓的机会到底是什么?有人认为这是表白的机会(这基于将上文中的”you”解释为具体的人),有人认为这是自毁的机会(这基于上文的消极情绪和对死亡的想象),而我则想给出一个不会出错的笼统答案——这是脱离现状的机会。
下一句则更为精妙,”a strange fear gripped me and I just couldn’t ask”,我感到莫名的恐惧,我不敢再想下去了。在我看来,这种恐惧是长期的精神涣散下,不经意袭来的一种难以言说的深层恐惧。如果说“机会”是黑暗中仍保有的脱离现状的希望,那“恐惧”或许来源于深层的绝望底色。
最后,我再次想起我没有家,再次回到了我那消沉的感受之中。我似乎短暂触碰到了希望,却又为某种难以言说的恐惧而缄默。在我的涣散的精神状态下,这种偶然的情感总是在不经意间袭来,但我最终似乎还是回到了无所适从的样子,无从找到一个出口。
And if a double-decker bus crashes into us
To die by your side is such a heavenly way to die
And if a ten-tonne truck kills the both of us
To die by your side, well, the pleasure, the privilege is mine
副歌再一次重复,在这次重复之后,也就进入了这首歌的尾声。
Oh, there is a light and it never goes out
There is a light and it never goes out
There is a light and it never goes out
There is a light and it never goes out
There is a light and it never goes out
There is a light and it never goes out
There is a light and it never goes out
There is a light and it never goes out
“There is a light and it never goes out”,光明永不熄,光明永不熄,光明永不熄……我反复吟唱着同一句话,这仿佛一种绝望与希望交织下的自我暗示。或许我需要相信这种光明的存在(悲观现状下的自救),或许我也真正相信这种光明的存在(悲观现状下仍保有的乐观),这两种情感大概也是可以共存的。
总有一些希望吧,总有一些希望吧,总有一些希望吧……在漫长的黑暗当中,我选择去相信光明的永恒存在,这无关悲观与乐观,这是我所选择的一种信念。这似乎带着无奈,却也有些温暖。是啊,总有一些希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