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说说纯律
要说十二平均律,就要先说说纯律,让我们先看看这段由AI生成的介绍。
纯律的来源(本段由DeepSeek生成)
纯律(Just Intonation)是一种基于自然泛音列(Harmonic Series)的音律体系,其核心思想是使音程的频率比尽可能简单、纯净(多为小的整数比),从而获得极其协和、无拍频的音响效果。当一根弦或一个空气柱振动时,它不仅整体振动产生基音,还会同时分段振动,产生一系列频率是基音整数倍的声音,这些就是泛音(Overtones)。
假设基音C的频率是f,那么它的泛音列依次是:
第1泛音: C - 1f
第2泛音: C(高八度) - 2f
第3泛音: G - 3f
第4泛音: C(再高八度) - 4f
第5泛音: E - 5f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纯五度(3:2)、纯四度(4:3)、大三度(5:4) 这些核心音程直接来源于泛音列。纯律就是将这些简单整数比的音程系统地应用到整个音阶的构建中。
总而言之,纯律是一个自然的体系,源于声音的自然物理属性。纯律中简单的频率比,恰巧对应着一种和谐的听感。下表展示了一些音程及其对应的频率比,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协和程度与音频比之间的关联。
极完全协和音程 | 纯一度(1:1),纯八度(2:1) |
完全协和音程 | 纯五度(3:2),纯四度(4:3) |
不完全协和音程 | 大三度(5:4),小三度(6:5),大六度(5:3),小六度(8:5) |
不协和音程 | 大二度(9:8),小二度(16:15),大七度(15:8),小七度(9:5),增四度(45:32),减五度(64:45) |
然而,纯率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让我们再看一段AI生成的介绍。在下一部分中,我们将试着解决纯律的这一问题
纯律的问题(本段由DeepSeek生成,经删减)
尽管纯律在和声上非常完美,但由简单整数比定义的音程,无法在一个固定的八度内完美闭合。
例如,在一个基于C的纯律系统中,你可以很容易地得到C-G(3:2)的纯五度。但当你尝试构建D-A的五度时,你可能会发现这个五度不再是和谐的3:2,而是一个严重偏离的音程。换言之,你无法在一架有固定琴键的钢琴上,同时实现所有音程都是纯律。毕竟你无法为每一个调性、每一个和声都重新调一次钢琴的琴弦。
总而言之,纯律的问题可以归结为:它为了追求局部(一个调内)的绝对和谐,牺牲了系统的整体兼容性和灵活性。 它是一种“完美但不实用”的理想化系统。
二、优秀的妥协——十二平均律
为了解决纯律的这一问题,我们引入了十二平均律(12-TET)。在这一体系中,一个八度被均匀地分为十二个半音。
为什么是平均律?在十二平均律下,对于一个包含n个半音的音程,其频率比为2^(n/12)。在这种平均的体系之下,任何相同的音程都拥有相同的频率比。这为我们带来了调性的绝对自由,恰恰解决了纯律在灵活性上的缺陷。
为什么是十二,而非别的数字?我们可以试着计算十二平均律下各个音程的频率比,并与上表中纯律的频率比相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这二者之间相差极小(<1%)。这使得十二平均律能后很接近的模拟纯律音程,带来和谐的听感。
你也许会疑问,我们是否可以选择更大的平均律,来更精确的模拟纯律?这在理论上确实是合理的。然而一方面,更大的平均律会为乐器的制造和学习带来很大麻烦;另一方面,十二平均律已经足够准确,我们似乎不必为了更大的精度而作出其他牺牲。总而言之,十二在较小的整数中,是一个最接近纯率音程的好的选择。
总而言之,十二平均律是各种要素相平衡的选择。十二平均律解决了纯律的实用性问题,模拟了纯律带来的和谐感,十二作为一个较小的数字也为演奏带来了便利。这综合看来是一件十分优秀的选择,因此十二平均律逐渐成为了现代音乐的标准之选。
三、调没有色彩
根据上文所述,在平均律下,相同的音程之间拥有相同的频率比。这也就是说,当我们以不同的调演奏同一调式时,它们总是共享相同的相对关系。由此,我倾向于认为,在平均律下,不同的调并不存在不同的色彩。“C大调更欢快,D小调更悲伤”,这样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但当然,在非平均律的律制下,不同的调确实存在物理角度的差异,在那样的条件下,认为调有色彩是有据可依的。
然而,也有人认为,即使在平均律下,出于历史习惯、乐器特性等原因,不同的调确实可能带来一些“不同的听感”。我们或许可以用这种说法来解释一些历史现象,例如古典作曲家对调的选定等等。然而,这些理由归根结底都是外因,并不是平均律固有的特性。这种所谓的“不同”即使存在也十分微弱,几乎是可以忽略的。
总而言之,在平均律下,我们完全可以认为调没有任何色彩。你完全可以把黑键练习曲移到C大调上,变成白键练习曲,这理论上不会产生什么区别。(但当然,对于钢琴而言,黑键的触感也是这首乐曲演奏的一部分,它毕竟是一首用来练习黑键的乐曲。)
既然调没有色彩,现代作品的调又是怎么选定的呢?个人认为,乐器和人声的音域是主要的考量因素。在音域合适的情况下,大概就全凭创作者的心情和喜好了。
四、十二平均律并非一种束缚
既然十二平均律是一种人为的选择,是一种共识的习惯,那么我们应该说十二平均律是一种束缚吗?我认为,十二平均律在相当程度上并非一种束缚。我们在小限度的束缚之下,仍然拥有无限的自由。
在十二平均律的框架之下,现代音乐仍发展出了丰富多彩的风格,且艺术家们仍能创作出极高水平的音乐,承载丰富的音乐性和人文色彩。且与此同时,我们完全可以使用微分音等手段,来表达那些“十二平均律看似不能表达”的听感。
总而言之,十二平均律仍是十分自由的。盲目否定十二平均律,并试图脱离它的框架进行创作,这对于非大师级别的音乐创作者并非一种值得提倡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