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的信息无法代表常模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浅显的道理,按理已不需要过多叙述,但我们似乎还是会偶尔下意识忽略它,进而陷入一些错误的愤怒与焦虑。
撰写这篇文章是一种符号化的举措,旨在在我脑中进一步强化这个道理

当你认为身边的人都很聪明时,可能是因为你考入了名校;当你认为身边的人都很富裕时,可能是因为你身在大城市。对于这些问题,人们可以较为容易的排除身边统计学带来的偏差。相对而言,互联网作为一个人人共建共享的领域,人们更可能下意识将其与常模划等号,我认为这是值得引起注意的。将非常模与常模划等号,会为我们带来一些错误的认知,进而陷入一些错误的愤怒与焦虑。

不同的人在网上发表观点的意愿是不同的。反过来说,当你看到特定的观点时,你需要注意到“会对此发表观点的人”本就是一个有所特征的群体。以热点新闻为例,热衷于对热点新闻发表观点的人可能更自信、善思、表达力强,也可能更傲慢、戾气、宜人性低。而持有这些特殊人格特征的人,本就更可能倾向于拥有某些风格的观点。我们并不总是需要判断群体的具体特征,但需要意识到群体特征的必然存在。

总而言之,在不得不浏览互联网信息时,我们应更加警惕这种隐蔽的身边统计学思维。不仅仅是互联网,我们也也应将类似的警惕带至更多场景下,防范身边统计学带来的认知偏差。说到底,在你审视任何一个群体表现与输出时,都有必要先审视这个群体本身具备的特征。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