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想社会中,无趣的工作理应拥有更高的薪资。何为无趣?没有创造性,也没有技术含量的低门槛机械性工作是无聊的,而工厂工人大概是最突出的代表。这些工作不会为劳动者带来任何趣味和个人提升,乃至会剥夺劳动者的思考能力,从事这些工作的全部目的就是获得金钱。个人认为,尽管这些工作创造的经济效益确实有限,但在理想社会中,它们理应获得比有趣的工作更高的收入。
科学家和艺术家是有趣工作的代表,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往往能够得到更多的精神满足。而在当今社会,由于这些岗位往往能创造更多经济价值,从业者们往往也能拥有更高的薪资。当这些有趣的工作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物质上都优于无趣的工作时,从事这种工作也就成了大部分人的目标。但一方面,较高阶层者能够为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他们的子女也就更容易从事这种有趣的工作;另一方面,当所有人的目标都集中在特定岗位上时,就会造成所谓的“人找不到工作,企业招不到人”的怪象。由此,阶层固化了,社会内卷也严重了。
无聊的工作几乎无法提升它带给员工的精神满足感。所谓的“行行出状元”,更多的是在说每个行业都有能手,每个行业都值得被尊敬。但打螺丝不会因为任何说辞而变得有趣,这样的必须提高其物质待遇,才能在综合效益上与有趣的工作抗衡。当有趣的工作精神价值更高,而无聊的工作物质价值更高时,这二者带给劳动者的综合效益就拥有了趋于平衡的可能。更重视精神满足的人会获得前者,而更在意物质获取的人就会选择后者。由此,无聊的工作不再一无是处,而有趣的工作内卷程度降低了,不同岗位的就业情况不再悬殊,最终社会总生产力也很可能得以提升。
个人认为,可以尝试设计一套按职业纳税的政策,通过再分配最终实现这样的目的。对于无人问津的岗位,通过提高其经济补贴给予其更多价值;对于火热的岗位,可以提高税率为其降温。但当然,这只是一个最简单且十分理想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