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是令人感到疲惫的,这就不必作过多的赘述了。与活着相对的概念只有死亡,而任何半死不活大致也都是活着的一种,需要承担活着的疲惫。
既然活着很累,那么为什么不选择死亡呢?可能活下去是一种生物本能,可能死亡的痛苦令人感到畏惧,可能死亡会给身边亲近的人带来困扰,也可能社会向来在潜移默化地引导人不选择死亡。但无论如何,只要没有受到绝对无法承受的苦难,大多数人都不会在活着的时候主动选择死亡——尽管活着同样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痛苦。我们不是没有死亡的动机或想法,也不是没有死亡的能力或权力。我们不活着,但也不死亡——甚至难以在“不”和“死亡”中间找到一个合适的词加入,我们并不是不能死,不是不想死,不是不该死,但与此同时也不是能死,不是想死,不是该死。
无论选择或者还是死亡,都要为之付出巨大的代价。没有一种状态能让人既不需要承担活着的劳累,也不需要承受死亡的痛苦和顾虑。尽管物质的绝对充盈可以极大地改善活着的劳累,但能够实现这种条件的人终归是少数。且人们在物质充盈的条件下似乎又必然会去追求精神的“富足”,而这种追求也仍是一件令人劳累的事情。活着常常只是一种维持现状的惯性,夹杂着一些尽责,一丝期待,和一种对于活着的反面的恐惧。“没有选择死亡”也不应该被视为一个人还不够痛苦的证据。人们难以找到真正选择死亡的理由,同时也鲜能真正找到活下去的理由。无法找到理由的人大概是不幸的,而持有错误理由的人也很难称得上是幸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