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发礼品而非发钱这一现象,常见的看法可以归于以下两点:1.可能实现合理避税的效果(外部因素);2.管理人员可能借此吃回扣(恶性因素)。
然而,不考虑以上两个原因(但确实,以上两个原因往往才是主要原因),纯粹地看待发“福利而非现金”这一现象本身,它是否是一个好制度?个人认为是的。
公司所发的福利通常都是超出其员工日常消费水平的高档产品,如果直接发钱,员工大概率不会用这些钱去购买与礼品档次相当的个人消费品,比起趋利,人们会更多的用一笔钱来避害,在高储蓄社会中和消费降级的大背景下则尤为如此。
而如果公司直接发放高档消费品,员工则有机会无所顾忌地去消费这些产品(“无所顾忌”很重要),并从消费中获得相应的幸福感,这对员工是好的。这种好是综合的,除了消费本身的好,还有赠予礼物的“仪式感”“惊喜感”的好等等。但个人认为高档消费是其中的主要部分。员工获得幸福感,最终就会提高生产力,这对企业也是好的。
必须注意到,上述说法有一个大前提:企业比员工懂得怎么花钱。个人认为,一家健全而理想的企业,完全有能力且可以试着去做好这样的“家长”。
但是,企业不应让员工有种“钱被礼物替代了”的感觉;作为员工,也没必要持有诸如“这张一千块的购物卡,原本可以变成一千块钱发到我手上”这样的想法,因为首先不能“变成”,其次“变成”或许未必真的好,看作是自己额外获得的奖励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