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没有任何特定的语言内容是“只有这种语言能表达,而别的语言无法表达的”。与此同时,也没有任何特定的思想内涵乃至情感体验是“只有这种艺术形式能表达,而别的艺术形式无法表达的”。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无法表达”和“表达起来很困难”是两码事。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同样的目的,很难说“只有通过某种方式才能做到”,但完全可以说“通过某种方式来做最高效合适”。
例如,我认为其他语言也必然可以描绘出汉语诗词蕴含的独特美感,但用其他语言来描绘大概率会更为复杂,因为这种特定的美感和汉语相性最合。又如,音乐有音乐适合表达的东西,美术有美术适合表达的东西,但即使删除这些艺术形式之中的一个,也只会使得“某些内涵更难被表达”,而不会使得“某些内涵无法被表达”。
这种结论的苗头源于一场对话,当时在和一个计算机系的朋友讨论“为什么要学习这么多种编程语言”。大致的结论是,每种编程语言都有其独特的优势,根据不同语言原理和性质上的差异,不同场合下往往存在某种更合适的语言。如果非要用另一种语言也行,但是会更加麻烦。
但需要注意,上述内容的前提是,每种盛行的语言或是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优势。这也就是说,如果A形式拥有B形式的全部优势,那么B形式就固然会逐渐停止流行(并退居于怀旧领域)。如果B形式没有消亡,那么B形式就固然有其特有优势。例如,看似电影在形式上包含了文学,但用电影描述出文学巨作的大量内涵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是不可估量的,对镜头语言等电影艺术手法的研究也远远没有历史悠久的文学透彻。这意味着文学仍将长期发挥其独特优势,电影在一段可见的未来内无法取代文学。但如果有一种艺术形式拥有文学所有的优势并解决了文学的局限,那么文学就会被这种艺术形式所覆盖而退出历史舞台。即使这很困难,但这是可能的。
可以大胆设想,在最终,一种至上的语言会吞并其他所有语言,乃至它未必还是一门语言;一种至上的艺术形式会吞并其他所有艺术形式,乃至它未必还是一种艺术形式。而实现这种整合是个伟大的过程。需要注意,单单去说“全世界人都用英语,废除别的语言”这样的话是没有意义的,因为重点从来不在于统一,而在于升级和整合。重点在于新的形式整合并拓展了旧形式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