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无聊做到极致也比做的有趣简单

起初觉得天赋更重要,之后觉得努力更重要,最后觉得果然还是天赋更重要。

把无聊做到极致比想象中容易,但是做的有趣比想象中困难。需要注意,这句话中的“容易”和“困难”是对于世上大多数人的共同认知而言的。也就是说,有灵性的人完全可能得出相反的结论。容易和“不折磨”并不等同,例如打螺丝就是容易且折磨的。

对“行动”的价值的过分强调,使得人们反而低估了“灵感”的产生难度。近段时间以来,诸如“把无聊的事做到极致也很很伟大”“再精妙的构想也不如实际行动”这样的观点大行其道,甚至使用“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种人身攻击的言论来错误批判善思者,并夸大行动的价值。事实上,行动的价值或许很大,但灵感的价值只会更大。行动的价值不能被忽视,夸大行动而忽视灵感只是思维懒惰者的自我安慰。

起初产生这样的想法,是在初中时期的数学考试上。大概是这样的情况:一张120分的数学试卷上,大概有105分的简单题和15分的难题。当时我看待总是考105分的学生时,往往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前面的105分再简单,总也会因为粗心错一点;后面的15分再难,也能想出来一部分,如此一来,100+5=105分,这大概是这个水平的人常遇到的情况。但事实上,我越来越发现,对他们而言,105+0=105分反而才是更为常见的一种可能。也就是说,我高估了把简单无聊的105分做到极致的难度,又低估了把复杂有趣的15分做好的难度。

一旦低估了“做的有趣”的难度,真正有天赋而能“做的有趣”的人就会低估自身的价值和可能性。而个人认为,我们往往确实低估了“做的有趣”的难度。有句话说“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根本没有到达要拼天赋的地步”。换言之,充分发挥自身能力的人是少的,就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而言,一个“很努力但有一点点天赋”的人要想做的比“有天赋却不怎么努力”的人更好,完全就是一件现实可行的事。而相反,作为有天赋的人,因为一定限度之内的努力未必能让他取得异于常人的成绩,他可能便会误以为“天赋的效用没有那么大”。因此,他也会低估自身付出足够行动后所能到达的高度,从而缺少了一个付出行动的重要动机。也就是说,本文意在指出,有天赋的人应试着去进一步相信自己的潜力,相信长线的行动必定会为自己带来收获,从而真正拾起这种动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