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耗会在忙碌中慢慢消失

人们似乎认为,许多内耗都是“闲出来的”。当你说自己很内耗时,往往会有人“开导”你说:找点事情转移一下注意力,忙起来就好了。

我曾一度认为,“忙起来”只是暂时逃避这些内耗的“歪门邪道”。尽管忙碌确实可以让内耗的程度大大缓解,且你可以一直处于忙碌之中,但忙碌本身并不会真正从逻辑上解决内耗的事情,并没有导致“解决内耗”这个任务被推进。一旦回到闲暇的状态,内耗的事情就又会快速地重新涌现。由此,忙碌反而会成为一件被抵触的事情。

“忙碌本身不会真正削弱我们的内耗”,这个结论直至今日也是没有改变的。但与之相对的是,我发现选择持续的思考似乎也无法让我们快速的走出一些内耗,甚至也未必会推进“解决内耗”这一任务。似乎对于当下而言,“在忙碌中充实”和“在思考中内耗”只是你自己的选择:只要我想充实,我就可以充实;只要我想内耗,我就可以内耗。而无论你作出怎样的选择,似乎都不会对“解决内耗”产生什么质的正向作用。“依靠主观能动性快速解决内耗”,这个问题大概只能得到悲观的回答。

但是,人的生活并非单线程的,内耗本身并不会阻碍生活中大部分事物正常进行的可能性。人的生活可以是多线程的,而解决内耗似乎像是人生的一个支线任务,具体而言像是一个“在森林里捡到一颗宝石”的支线任务。“内耗”就像是在森林里跑来跑去地寻找,这是事倍功半的。尽管你也许能有幸取得一些进展,但屡屡的碰壁会让人更为失落。而“忙碌”就像是“刷怪”,需要注意的是,怪物本身并不会掉落这样的宝石,而你不应该也不需要寄希望于“怪物会掉落这样的宝石”。你只需要意识到,当你在森林里刷怪的过程中,很可能就会无意间捡到这颗宝石。思维中的一些误区也是如此,随着正常的生活与忙碌,我们仍会继续积累我们的所见所想,而这些所见所想会自发地在脑中发生某些整合,直至某天量变产生质变,你似乎“突然”就拥有了从更高层次解决特定内耗的能力。换言之,“内耗突然就化解了”是一件完全可以期待的事情,但它大概率不会发生在短时间内,这需要我们试着从更长的尺度上看待生活

在“忙碌”的过程中,内耗仍会偶然或频繁地作用于你,这难免令人感到难过甚至悲观。但同时也要注意到,人是长久的,人的存续时间远远超过了一个特定内耗可能存续的时间,这也就意味着所有内耗终有一天会得以解决。既然所有内耗终会得到解决,那么在内耗存续的过程中,选择去充实,你便增加了充实;选择去内耗,你便增加了内耗。既然这样,不如去忙碌,去相信内耗会自己解决。

当然,此时又可以提出那个万能的疑问:道理我都懂,但我实在内耗地无法作出正面的选择。但是,果真深刻的理解了这样的道理吗?个人认为,如果仍内耗地无法自拔,可以试着把更多地精力放在进一步理解所谓的“道理”上,当真正认同和坚信这样的“道理”,便也有了作出正面选择的动机和底气了。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