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与和弦的一些知识

一、和弦是和声的组成部分

和声和和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区分它们十分重要。不妨认为,和声是不同的音共同组成的音响效果,而和弦是一个乐器同时演奏的若干个音。

音组成了和弦,也组成了旋律,你当然可以说和弦和旋律组成了和声,但你也可以说——音组成了和声。和声就是音的集合,音的集合就是和声。如此一来,你就更自然的把旋律音与和弦音当成具有广泛共性的东西——它们都是构成和声效果的素材。

例如说,当你用左手弹下C Major的同时,右手的关键旋律音来到了B上,此时我们完全可以说,左右手整体构成的是CMaj7的和声效果。

但确实,由于和弦存在多个音,和弦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框定和塑造了和声的形态。但即便如此,和弦仍然不是和声的全部,只是和声的一部分。

那么和弦这个概念的价值是什么呢?个人认为,和弦这个概念的价值,一是描述某种特定的和声效果(和弦可以充当特定和声效果的名字),二是便于某个特定乐器的演奏(一个和弦通常指的是一个乐器的演奏方式)。

二、要追求的是和声的丰富

无论在旋律还是和声上做文章,你最终要追求的都是和声效果的丰富性。由于旋律也会参与到和声当中,我们往往没必要乃至不应该在和弦上大做文章——这可能成为一种吃力不讨好的行为。

例如,在左手弹奏C Major时,关键旋律音先是落在该和弦内,而后落在了B上,此时整体便形成了C Major→CMaj7的和声变化。

然而,你可能认为C Major这个基础三和弦不够高级,想把它换成C Maj7。但是,这反而会导致这一过程中的和声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总而言之,当旋律缺少变化时,我们可以尝试使用多样的和弦,来塑造多样的和声效果。而当旋律本身足够复杂时,使用基础三和弦与七和弦,反而能更加的凸显旋律带来的和声变化。

我们也可以说,旋律中出现的高叠音,没有必要在和弦中再次出现。这不仅仅可以防止和弦喧宾夺主,也可以无效避免重复,是一种减法的艺术。

三、和弦的亲疏关系

在上文中,我们提到,和弦是和声的名字。此处,我们选择分析和弦这个概念,其道理同样适用于和声。

不同的和弦之间有不同的亲疏关系。笼统的说,和弦之间的重复音越多,其色彩就越接近。

这已经能解释相当一部分情况,但我们可以更加深入的分析这个现象。

选定一个和弦为出发点,我们大致可以总结出这样的规律:

1.出现和弦外音,就会远离该和弦,且出现的和弦外音的数量越多,与该和弦越疏远(各音程的紧张关系),拉远的效果就越强。

例如C Major加上A变成Am7,远了一点但不多;但假如你随便加了两个黑键——这多半和C Major就没什么关系了。

2.缺少和弦内音,就会远离该和弦,且缺少的和弦内音数量越多,在该和弦中越重要(和弦的关键色彩音),拉远的效果就越强。

例如CMaj7省略五音G,差别相对没有那么显著;但假如你去掉了七音B,这个和弦便少了其关键色彩。

识别和弦的亲疏关系,有助于解决和弦之间的连接或替换的问题。

例如说,当一段旋律配上C Major很合适,你想试试用些更高级的和弦,你很容易就会想到它的同主音和弦如CMaj7等等,但你完全也可以往下思考,试试Am7这样的和弦——毕竟往下找同样存在音的重叠。

四、一些总结

根据以上内容,我们也可以进而发现,一些高级和弦并没有那么复杂——不用对多样的高级和弦望而却步。你完全可以先从基础三和弦开始思考,通过各种你喜欢的思考角度,最终达成构建高级和声效果的目的。

也请注意,和声的具体形态与音的音色,音量,横向位置(关键音),纵向位置(八度关系)等等都有关联,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总之,先解决了定性的问题,再综合考量细节问题即可。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