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你看到别人的钢琴演奏技巧十分高超,你很羡慕他现在拥有的成果。你心中遗憾道,要是我小时候也在努力练琴就好了。
究其本质,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是曾经的我努力了,现在的我就能享受成果了。这听起来是件大好事,毕竟在这种假想之中,现在的我只要享受成果,而不需要作出付出。然而,我们完全可以说,这种假想构成了一种“现在的我”对“曾经的我”的剥削。当你要求“曾经的我”更努力时,“曾经的我”也牺牲了原本拥有的玩耍与休闲的时间。
归根结底,幸福既要考虑当下的我回望人生时的感受,也要考虑我在人生各阶段的体验(参考前文《幸福是人生的第一要义》)。无论是“现在的我”还是“曾经的我”,都是“我”的一部分。作为“现在的我”,当然可以着重考虑当下的感受,但仍不应对“曾经的我”进行假想的剥削。
此时,再让我们以更好的思维方式,重新设想一下上文的场景:你看到别人的钢琴演奏技巧十分高超,你很羡慕他现在拥有的成果。但你知道,他小时候可能为此牺牲了很多课余时间,而同样的时间你则在玩耍与休闲,更多的享受了童年的乐趣。
当你放下对“曾经的我”的剥削,也就朝着功利的牢笼外又走出了一步。你放下了遗憾,你知道你他与你的人生模型并不会因此产生优劣之分,而只存在色彩风格上的区别。由此,你也会渐渐感受到你曾经走过的路为你带来的成果。